长乐三溪村:水波上的村庄 桨声里的乡愁
2021-09-22 11:30:43 来源:福州新闻网 责任编辑:张碧芳 我来说两句 |
南溪、北溪、潼溪在此交汇,三溪因此得名。 编者按 家乡的方向,是记忆深处最美的凝望。乡愁总与距离有关,那距离是一条梦中的彩虹,连接着心与故乡。 今年是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开局之年。中共福州市委乡村振兴办与福州日报社重点策划、联手打造“媒体看福州乡村”系列报道,7月24日起陆续推出。 纸媒、自媒体、主播等不同的媒体方阵代表通过各自独特的视角,与大家一起寻找乡愁里最有底蕴的文化,最有故事的人,最美的画面,最动听的歌谣。栏目将再现乡愁、乡音、乡情和村庄里的动人故事,充分展示乡村新面貌、新气象、新风尚。 福州晚报记者 刘玉纯/文 林双伟/摄 一条溪,穿过长乐江田镇三溪村,也穿过漫长的岁月,伴随着这里的人们耕读传家,生生不息;一条溪,留住了朱熹讲学的脚步,也留住了四海游子思乡的目光。奔流的三溪水,诉说着绵绵不尽的乡愁…… 辛丑盛夏,我第四次拜访三溪村。与前三次都是端午时节的夜访不同,那天上午,天正蓝,阳光透过云彩若隐若现。褪去了龙舟夜渡的喧闹,三溪村的青山、绿水、古桥、古厝,以及悠远的文化历史、淳朴的乡风民俗,第一次清晰地展现在我的面前。 沿着“龙潭”旁的山间石阶拾级而上,行不远便可看见“紫阳阁”。 古桥悠悠,梦里水乡 三溪村背倚屏山,从长乐与福清交界的王母山麓奔泻而来的溪流,在村头分为南北两溪,连同上游的潼溪,三溪汇集,三溪村因而得名。 三溪自古就是鱼米之乡,商贸繁华。据《长乐县志》记载,唐朝初期即有乡人在三溪居住,廖、董二姓是当时的主要居民。唐中期迁入了陈姓和潘姓。如今,共有十八姓人家在这里和谐相处。一千多年里,理学、宗族、商贾等多元文化的融合共生,形成了三溪独特的崇儒尊孔、夜渡龙舟等传统习俗,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1999年,三溪荣获福建省首批历史文化名村称号。 “门前三溪水,不改唐时波。”一进村,你就会不自觉地被那清澈的溪水吸引住目光。南溪从村中穿过,一座座房屋夹溪而筑,溪畔的小街巷蜿蜒曲折,四通八达。阳光透过树影在水面跳动,溪水潺潺,波光粼粼,顺着小小的石阶走到水边,掬一捧水,就照见水中的笑脸。有人家把阳台伸到溪上,于是感觉那房子就像一只船,在水上漂动。这里,会不会就是你的梦里水乡? 溪水之上,是形态各异的桥。在三溪村,唐宋始建的古桥现存5座,最有名的当属大桥和首桥。大桥跨北溪,始建于唐代,石构,三墩四孔,每孔由4根石梁共16根架成,桥全长43米,宽2.4米,为长乐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首桥跨南溪,位于南溪与北溪交汇处,始建于宋代。桥为单孔石构平梁桥,桥长8.8米,宽2.24米。蓊郁的千年古榕之下,两只威严的石狮静静守护在桥头。8块明清时期留下的修桥功德碑立于桥边,一个个名字,勾勒出数百年前乡民的印记;一段段文字,讲述着光阴的故事。 沿着“龙潭”旁的山间石阶拾级而上,行不远便可看见“紫阳阁”。 屏山葳蕤,文脉流传 “水羡三溪好,山尤胜景多”。三溪村位于吴航十二景之一“屏嶂铺霞”所在的屏山脚下。这里的屏山与福州城中的屏山同名,山高不过百米,但山间花木幽深,大小岩石千姿百态,有“皈愚洞”“九仙洞”“天龙井”等景观,以及众多古今名人的摩崖题刻。 转过首桥边的“龙潭”,沿山间石阶拾级而上,行不远便可看见“紫阳阁”。 绿树掩映中的紫阳阁,始建于南宋淳熙元年(1174年),曾是朱熹的讲学之所。当时的长乐籍进士张一渔与朱熹交情匪浅,力邀朱熹来此授课。三溪的山水景致之胜,好学知礼之风,令朱熹深深沉醉,并留下了“溪山第一”的手迹。历史上,三溪钟灵毓秀,人才辈出,一共有近百名进士、一百多名举人。其中,宋代,三溪村潘氏家族共有五十九人考中进士。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潘循、潘衢兄弟同登进士,以及“四代五中丞”等佳话传颂至今,激励着一代代三溪学子勤勉好学、奋发向上。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形成了三溪人尊师重教、团结友善的乡风民风。 紫阳阁边,一丛绿竹倚墙而生,苍翠挺拔。相传朱熹居此教书数载,常将余墨泼在房前绿竹上,时久,竹节呈黑色,乡人称奇,谓之“墨竹”。如今虽已寻不到传说中的“墨竹”,但见竹影摇曳,风声低语,也仿佛可以穿越时空,和朱子来一次难得的对谈。 三溪村夜竞龙舟迎端午(资料图)。雷岩平 摄 龙舟桨声,牵系乡情 这几年,因为夜赛龙舟,三溪村上了央视,成了“网红村”。其实,三溪村的龙舟活动早先和其他地方并无两样。1985年为了泄洪,政府疏通了河道,龙舟活动开始转入内河,因乡人们白天忙于农事或其他生计,20世纪80年代末形成夜赛龙舟的风俗。 穿村而过的南溪,有一段笔直的河道,长约600米,宽可容6艘龙舟并列,正适宜龙舟竞渡。每逢端午前后几日,夜幕降临,河面倒映着两岸人家的灯火,溪上鼓声咚咚,龙舟争渡,桥上岸边挤满了热情的观众,加油声、喝彩声此起彼伏。 城里来的人看的是热闹,而对于三溪人来说,端午是和春节同样重要的节日,端午的龙舟,让游子的心与故乡紧紧相牵。农历五月初三,在全国各地工作谋生的乡人们就纷纷赶回村中,他们呼朋引伴,以同学会为组织,参加初四至初六的划龙舟活动。今年端午,我应几位三溪村朋友的邀请,有幸参加了三溪中学八四届同学会的龙舟队。夜晚,当我穿上统一的队服,赤脚踩上龙舟,和他们一起和着鼓声划桨前行时,我仿佛成了三溪村的一员,这里淳朴的民风、融洽的乡情,深深感染了我。 因划龙舟发生争执的事常见,但这样的情形在三溪村不会上演。当两艘龙舟或相向或并行,在溪中相遇时,大家都不约而同将桨收起,互相友好地打着招呼,让船身相贴而过,以免船桨伤及他人。以前,三溪村只有男人可以划龙舟,每每龙舟经过桥下,还要将桥上观看的女人们赶开,因为不能“让女人站在头顶上”。如今早已换了模样,女子龙舟队不让须眉,男女混合组队也司空见惯。 首桥跨南溪,位于南溪与北溪交汇处。 保护利用,未来可期 一条溪,让三溪村“人和”“心齐”,也铺展开三溪村山水人文的美好愿景。如今,村里打造的沿溪夜景灯光工程首期已竣工,灯照着水,水映着灯,点缀着三溪夜色斑斓;沿着大桥路、爱溪路、上中路,成片的古街古厝保护已经启动。 未来,三溪村将以溪为纽带,串起古街巷、古民居、古石桥、古书院、古今名人摩崖石刻等,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打造特色民宿…… 我想,也许明年端午我再来三溪村时,可以和朋友们住在沿溪的观景民宿,在露台上品茗聊天,看桨声灯影中龙舟竞渡;当人潮散去,村野静寂,也许可以听见,三溪水唱起动人的歌…… |
相关阅读:
- [09-22] 中秋不停工 攻坚往前冲 长乐实打实推进项目建设
- [09-22] “办不成事”窗口专治“疑难杂症” 长乐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企业获得感
- [09-22] 长乐福北路绿化提升工程预计年底完工
- [09-20] 长乐区开展垃圾分类投放不规范行为专项执法 13人被罚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