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营前:文明乡风铸就振兴之魂
2022-04-18 09:16:08 来源:福州新闻网 责任编辑:张碧芳 我来说两句 |
环境整洁、崇德向善的长安村引得群众交口称赞;马头村的名伶故居、青砖古巷,打造文化品牌……近年来,长乐区营前街道在推进乡村振兴中,大力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树立乡村文明新风,挖掘传统地方文化,为乡村振兴铸魂。 马头村闽剧大师郑奕奏主题彩绘墙。记者 林榕昇摄 “积分制”积出文明新风尚 走进长乐区营前街道长安村,公园草木葱茏,碧水流淌,漫步平坦整洁的村道,一幅幅展现了乡风文明、村规民约等主题的墙体彩绘映入眼帘。阳光照耀下,“移风易俗”“文明节俭”等宣传标语随处可见。 “老人家走了,我们理解你的心情,但老人家最看重的还是晚辈的心,与你办多少酒席没有必然的关系……”日前,面对沉浸在丧母之痛中的村民林英,志愿者邹玉珍一边安慰一边劝说道。在她的引导下,最终林英同意不操办酒席,并承诺不发红包,还缩减了乐队、花圈和拱门的使用量。 2020年7月,长安村联合朝阳社工组织积极推进志愿服务活动“积分制”,将破除陈规陋习、红白喜事简办、抵制高价彩礼等移风易俗宣传志愿服务纳入积分管理。 “志愿者每参加一次活动可积累10分到30分,我们还制作了志愿服务积分台账,志愿者每次服务的时长可以换算成积分并计入积分卡。”朝阳社工组织相关负责人牛楠告诉记者,按照一定的兑换比例,居民可凭借积分前往村里的积分兑换点,兑换洗衣液、水杯等生活日用品。 “通过推行积分、兑奖等机制,全村已有志愿者100多人,大家都自觉成为移风易俗的志愿者和宣传员。”长安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林岩云说。 在“积分制”的推动下,“村里事”变成了“家家事”。“现在大家渐渐转变观念,移风易俗、志愿服务蔚然成风。”邹玉珍赞道。 除了推进移风易俗工作,长安村还邀请村民共同参与村集体大小事决策,从垃圾分类、家禽圈养到文明祭祀等定规矩、立标尺,制定村规民约。“如今,村规民约已经深入民心,化为村民的自觉行动。村民们自发搞好公共卫生,保持村容村貌整洁,积极性很高。”林岩云说。 整洁的马头村后路街。记者 林榕昇 摄 挖掘文化 激发乡村内生动力 从破损倒塌的古厝,到“修旧如旧”的文史馆,近日,长乐区营前街道马头村群众见证了一座沉寂多年的名伶故居“重获新生”。“这座闽剧大师郑奕奏故居已有上百年历史,如今被活化利用为郑奕奏文史馆,村里还将于今年内完成郑奕奏闽剧文化交流中心改造建设。”马头村村委会主任郑伟说。 据介绍,这座古厝始建于清乾隆年间(1766年前后),古厝内诞生过著名闽剧大师郑奕奏,他以“素、净、休”和“快、紧、收”的唱腔闻名,形成独特的郑派艺术,成为闽剧“四大名旦”之首。 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如何提升内涵?马头村挖掘地方特色,弘扬传统文化。“马头村投入160多万元用于郑奕奏故居、古村落整体修复工作,目前已铺设1600平方米的古巷石板路,通过打造‘一街一巷’,串联并激活马头村古街巷两旁古厝,让闽剧文化在村内重现光彩。”郑伟说。 “我们从小就听着郑奕奏的故事长大。郑奕奏故居门前的后路街,是上世纪70年代村里最繁华的小巷,商铺林立,有国营综合商店、裁缝店、锅边店等,这里承载着村民们儿时的回忆。”看着古厝、古街得以修缮,村民郑航生很是兴奋。 郑伟告诉记者,他正向村民们收集家中的闽剧服装、道具以及龙舟等老物件,陈列收藏在郑奕奏闽剧文化交流中心。“我觉得这些东西可以勾起大家的回忆,传承地方文化。” 长安村志愿者开展移风易俗宣传。记者 林榕昇 摄 “我们将以郑奕奏故居改造为核心,打响名人品牌,激活闽剧文化,未来也将围绕闽剧文化,打造更多游客体验消费的场所,让游客在古厝内看展、品茶、听戏,让优秀的闽剧文化‘生长’在更多人的记忆中。”营前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记者 林榕昇 余少林) |
相关阅读:
- [04-07] 两江四岸长乐营前片区城市设计公示
- [04-06] 长乐营前下洋村解封!14天,这里的爱不缺席
- [03-17] 牵手三江口 营前加速融入福州核心区
- [03-08] 升级!拓宽为双向四车道!长乐营前这条路要大变样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