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密林里发现巨幅石刻 有学者认为刻字者为宋代进士
| 2024-04-02 16:22:38 来源:福州晚报 责任编辑:林惠 我来说两句 |
龙珠山发现的巨幅石刻。 近日,长乐区湖南镇闽鹏村东卓自然村村民在村内龙珠山发现一幅巨大石刻并描红。高校教师高展澍和长乐区历史老师郑巧蓬研究认为,这是宋淳熙五年(1178)长乐进士卓洵所书。 记者看到,这幅石刻位于龙珠山顶密林中,楷体书写“鳌顶峰”三字,每字径约1米,左侧一列小字落款为“绍熙壬子(1192)五月一日说斋老人并龙首石立男洵书”。落款中的洵即宋淳熙五年(1178)长乐进士卓洵。 高展澍查询史料发现,同治年间《长乐县志·列传·循迹》记载:“卓洵,字士直,庆元间知泰和县。留心水利,创置沿溪六闸,灌田万亩,民至今食其泽。”当时,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县境内,乡人曾长年苦于水患,卓洵到任后励精图治、因势利导,沿溪创置六道水闸,前后历时3年终于竣工,不但根治了水患,还使沿溪万亩良田得以灌溉。 据民间传说,百姓因感念卓洵恩德,将此事奏报朝廷。于是卓洵获宋孝宗召见并封其为五品知县。卓洵叩谢皇恩却面有愁容,宋孝宗不解,卓洵便将自己家乡长乐东卓久遭水患却无力疏浚之事如实禀告。宋孝宗被卓洵千里为官而心系故土的真情感动,便下旨划拨库银千两,命长乐知县疏浚东卓港道。 长乐闽鹏、闽沙(村名)一带,山势蜿蜒如伏地游龙,东卓村后高丘状如龙首、又似龙珠,故而得名“龙珠山”。因港道流经龙首山(龙珠山)前,故称“龙涎河”。村民也十分感念卓洵“千里为官,福荫乡闾”的恩德。10多年后,卓洵致仕归乡,自号“说斋老人”。 |
相关阅读:
- [04-01] 《人民日报》报道!长乐这位社区书记做了啥?
- [04-01] 空地齐上阵 精耕一方田——长乐“雪美农业”春耕见闻
- [04-01] 官方批复!长乐城区又一生态公园来啦~
- [03-28] 长乐猴屿乡:打好侨牌聚侨心 乡村振兴传佳音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