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长乐频道 > 正文

长乐沿海乡镇立足自身资源禀赋 做好“水利”文章赋能乡村振兴

2024-06-04 17:12:26 作者:谭湘竹 张玫瑰 周伟东 来源:福州日报  责任编辑:李若泓   我来说两句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发展的血脉。在不断探索中,有福之州走出一条因水而富、因水而兴的发展之路。弘扬水文化、发展水经济给县域经济带来了哪些活力?带着问题,记者近日走访了长乐区沿江靠海的几个乡镇。

长乐沿海乡镇立足自身资源禀赋 做好“水利”文章赋能乡村振兴
长乐梅花镇沿海天蓝水碧。记者 陈暖 摄

控制污染排放

入海口水质提升

上周末,伴着蒙蒙细雨,记者来到长乐梅花镇的鳝鱼滩湿地。这片湿地紧邻闽江入海口,远山如黛,烟波浩渺,水面上不时有水鸟飞过。

这个地处闽江入海口的古镇枕山面海,东濒台湾海峡,与白犬列岛海域相连,海岸线总长约12公里,滩涂面积达1.06万亩。水岸治理对于依水而生的梅花古镇意义非凡。

“梅花镇重点围绕生活污水排放、工业废水排放等群众关心的问题精准治理,先后完成了总投资3000余万元的污水管网建设工程和总投资250余万元的污水泵站改造提升工程等系列工程。”梅花镇梅新村党支部书记许智毅告诉记者,污水管网改造提升后,极大提高了闽江入海口的水质,村民的生活质量也有了很大提升。

为优化水岸环境,打造文旅渔镇,梅花镇去年启动闽江入海口梅新河段周边景观提升改造项目,通过优化沿岸道路,提升岸边绿色景观,修缮防浪堤作为观景台等,改善梅新河段水岸环境。记者在现场看到,一个近20米高的湿地观鸟台正在火热建设中。“这是专门为了游客观鸟建的,计划今年投用。”许智毅说。

候鸟湿地安家

游人随之而来

水系治理的成效立竿见影,为梅花古镇发展旅游业带动乡村振兴奠定“水基础”。

“湿地环境改善后,肉眼可见的变化是每年前来过冬的候鸟越来越多了。”许智毅告诉记者,如今,每年有5万多只候鸟来到这片湿地,来观鸟的游客络绎不绝。

在梅花古城、西施弄中感受历史余韵,去海边看海、拍照,之后到古城主街吃饭、歇脚,购买本地的土特产,已成为梅花古城游客的固定线路,让小镇人气倍增。

水清岸绿的直接受益者还有在当地养蛏的渔民,水质提升后梅花镇的蛏产量大增。“近两年,全镇每年增收800吨到1000吨蛏。”梅花镇宣传委员陈静说,下一步梅花镇将用好丰富的水资源和水文化,加快推进渔业转型、渔民转产,深入挖掘海洋、滩涂、海鲜等资源,充分激活渔港、渔村、渔民等文化元素,打造独具特色的“梅花渔港古镇”,打响文旅品牌。

水清岸绿景美

带动乡村振兴

“一点睛,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二点天庭,吉星高照,鸿运当头……”端午节来临之际,记者来到长乐玉田镇琅峰村的内河边,正巧遇上一场富有福州传统韵味的“龙舟甲水”仪式,伴随着礼炮鸣响,年轻的桨手们齐心挥桨,在清澈的河道上,畅快地来了一场划龙舟训练。

“村里的变化太大了。”看着清澈的河水,琅峰村党支部书记李秀全感慨地说,“前几年,琅峰村附近砖厂污水直排导致水体浑浊,河面时常漂浮着大量杂草、垃圾、杂物等。为了改变这一现状,琅峰村大力开展内河整治工程。整个工程清淤15000立方米,砌筑驳岸约2800米,装配栏杆约2000米。至此,琅峰村从塘尾道到大浦口的3000多米内河全线疏浚贯通,沿河景观大变样。”

河道两旁变了样,琅峰村琅尾港河道东侧的琅尾港抗战公园也由村民捐资建了起来。“琅峰村红色文化底蕴深厚,抗战公园为纪念1941年8月4日的琅尾港抗日伏击战而建,公园与琅尾港抗日伏击战纪绩亭连成一体,已经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玉田镇武装部部长陈洋告诉记者,由于河道环境的改善,琅峰村的端午龙舟竞渡项目重新火了起来。每年端午都吸引成百上千的游客前来“观战”,络绎不绝的游客让村民们增强了自豪感和文化认同。

玉田镇还依托新建的河道生态边坡防护工程,投资100多万元在西埔村河道两岸建成150亩樱花基地。在西埔村成功举办的玉田镇首届樱花节,吸引游客5000余人次,让西埔粉干、海蛎饼、土豆丸、麦芽糖等当地美食成功“出圈”,带动了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让百姓在“绿水青山”中掘金。(记者 谭湘竹 通讯员 张玫瑰 周伟东)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