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浪潮正奔涌 合作共赢启新程——闽港数字经济合作论坛侧记
2025-04-30 16:58:07 来源:福州日报 责任编辑:张碧芳 我来说两句 |
闽港数字经济合作论坛现场。本报记者 陈景好摄 数字浪潮正奔涌,榕港合作启新程。昨日下午,作为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的重要活动之一,闽港数字经济合作论坛暨A.I3探索大会在福州(长乐)数字中国会展中心举办。 现场,每一个议题都紧扣“数字”核心,每一次交流都在深化合作共识。伴随着一批批项目签约,一批批成果落地,一个个观点提出,我们欣喜地看到,闽港两地在数字经济领域的合作不断加深,合作共赢的新蓝图愈发清晰。 看实践 三年合作硕果累累 “去年,我们在大会期间实现了闽港两地数字跨境流通从0到1的跨越。而今年,我们不仅看到了更多合作成果,更坚定了长期合作的信心。”昨日,面对记者的采访,又一次来到福州的大湾区国际信息科技协会会长、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特首政策组专家组成员杨德斌难掩激动之情。 2022年11月,全国第三个、全省唯一的跨境合作咨询委员会——福州新区闽港合作咨询委员会落地。次年,闽港数字经济合作论坛加入数字峰会大家庭,成为闽港聚焦数字经济领域开展合作的重要载体。 “港数闽存、港数闽算”合作项目进展取得突破,福州新区港数闽算业务正式开通,招赢数字股权投资基金正式成立……同为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三年来,随着每届论坛规格越来越高、讨论内容越来越细,福建与香港在数字经济发展道路上携手奔跑的脚步也越来越快。 “在数字经济领域,闽港正携手共建智算中心、国际数据港;在生物科技领域,香港生物科技协会与福州华山医院福建医院展开深度对接,推动医疗技术国际化;此外,还有康代思锐生物科技项目落地福州新区,建设10万级GMP生产线,成为生命健康领域的标杆。”说起闽港合作项目,杨德斌如数家珍。 据了解,福州新区闽港合作咨询委员会成立以来,围绕“福建所需、香港所长”,立足香港“八大中心”的优势和福建“四大经济”、福州新区六大主导产业的优势,闽港对接合作线索上百条,形成60多个具体合作事项。 “未来,我们将紧抓数字中国建设与共建‘一带一路’机遇,持续深化金融科技、绿色经济、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创新协同,构建数据跨境流通与产权交易新规则,推动闽港合作从‘互补’迈向‘共生’。”杨德斌说。 说项目 企业发展信心满满 本届大会,对软通动力集团有着特殊意义。当天,软通动力东南总部落地启幕仪式举行,并携手华为举办扬帆出海启动仪式,意味着企业将立足这片发展热土,迈入全新起点。 “这既是顺应数字经济发展大势的战略选择,也是把握闽港合作新机遇的关键举措。”在软通动力集团董事黄颖看来,这是企业发展深思熟虑的结果,有着面向未来的长足信心。 与坚定的发展信心相伴,黄颖对东南总部的后续发展已经有了初步设想。“软通动力在福建省和大湾区深耕多年,交互中心落地多个城市,技术团队规模超过2万人,面向闽港数字经济未来发展,从数字基础设施到数字应用,从港数闽算到规模化产业升级,都是可行的方向。” 充满机遇的发展方向,吸引干劲十足的企业奔赴,也带来潜力十足的项目签约。 当天,以“AI+”为关键词,一批重要项目在现场签约;智汇闽江·产教融合——AI驱动数字经济人才生态圈共建行动同步举办,将搭建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的创新生态,持续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长乐区人民政府、香港青年科技联合会、软通动力信息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福建新东湖科技园开发有限公司进行闽港产业合作战略签约,将整合各方在技术、市场、人才等方面的优势资源,为闽港数字经济产业链的完善与强化奠定基础。 “由数据驱动的科技变革风暴,正在重塑城市和产业的格局。作为城市数据智能提供商,我们愿做数据时代的超级链接者与生态赋能者,以政企协同为经,以产研融合为纬,为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优秀的实践样本。”软通智慧首席执行官冯嵱说。 论未来 AI赋能潜力无限 当今数字化转型浪潮中,数据已成为生产核心要素,AI技术也成为驱动智能化变革的核心引擎。如何更好抓住机遇,找到数字经济加速发展的“金钥匙”? 现场,来自各地的专家学者与行业先锋用一句句真知灼见,描绘AI赋能高质量发展的美好图景。 DeepSeek大模型推出以来,全国多地的地方政务机构都主动接入,通过融合城市本地数据,模型能够精准回应市民咨询内容,如本地政策、企业信息等问题,显著提升了政务服务的亲和力与实用性。然而,在软通智慧CTO杨旭青看来,这仅是城市应用DeepSeek等AI大模型的第一步。“智慧城市的城市治理是一个非常精细且复杂的系统,如何通过一个个小场景的开发一步步实现AI大模型在更多城市治理领域的应用,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在中国电信研究院副院长李俊杰看来,AI对各行各业的生产推动还有待进一步开发。“大模型就像一个完成了通识教育的大学生,行业小模型与垂类模型则是深度学习行业知识的研究生。如何让AI成为与企业生产链条深度结合的数字化员工,需要更多企业主动拥抱科技。”李俊杰建议,要鼓励更多产业链上的软硬件供应商共同推动大模型对具体用户和场景的学习,才能更好提炼出共用模式。 从内地与香港协同发展的视角来看,大湾区国际信息科技协会企业发展委员会主席钱国强提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和数据枢纽,能够在数据要素流通领域发挥关键性桥梁作用。 |
相关阅读:
- [04-29] 2025长乐下沙啤酒音乐嘉年华盛大启幕:电音狂欢邂逅非遗傩舞,打造文旅融合新标杆
- [04-29] 货运宝数字物流展厅:开启智慧物流新体验
- [04-29] 福州新区智能汽车产业科创基地:开启未来智慧出行新篇章
- [04-29] 福州市长乐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