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长乐频道 > 正文

科技点亮长乐乡村“薯光”

2025-05-15 17:31:45 作者:蒋雅琛 来源:福州日报  责任编辑:张碧芳   我来说两句

农户在田间忙剪苗。陈家琳 摄

连日来,位于长乐区的福建省甘薯(长乐)核心示范基地一派繁忙,数十名工人穿梭在薯田中熟练地进行标准化“剪苗”作业。“剪苗是番薯种苗培育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种苗的质量和后续的产量。”作为福建省农科院派驻长乐区的科技特派员,李国良一边熟练地操作着剪苗工具,一边向剪苗工人详细讲解技术要点。

田边,一捆捆甘薯苗整装待发,即将发往省内的漳州、宁德、南平、龙岩等地,以及江苏、山东、江西、广东、海南、湖南等省份。“基地今年培育的种苗产量高、品质优,市场需求十分旺盛,开春以来,在文岭镇和湖南镇核心示范基地,我们不停忙碌,抓紧时间备货,今天又有56万株甘薯苗发往省外。”长乐富农达农民专业合作社相关负责人董锋渠说。

订单不断发出,薯苗生意红火,离不开科技助力。近年来,福建省甘薯(长乐)核心示范基地与中国作物学会甘薯专业委员会、福建省农科院、福建农林大学、市农科所等科研单位的农业专家,以及省市级科技特派员保持紧密联系,在种苗培育、用水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多方面进行技术改善。通过科企协作,加快构建甘薯健康种苗繁育体系,培育甘薯种苗产业化基地,全力打通从好品种到好种苗的“最后一公里”。

甘薯是无性繁殖作物,种苗无性繁殖的过程中,病毒代代相传,不断累积。一旦染病,甘薯便会出现叶片褪绿、皱缩、黄化等症状,导致薯块变形,食用品质下降,轻则减产10%~50%,重则绝收。此外,薯瘟病、根腐病、茎腐病等细菌、真菌性病害,也可以通过种苗传播。

为解决这一问题,福建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副所长、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邱思鑫和他的团队带来了脱毒种苗培育等多项关键技术革新,通过实验室组培脱毒技术,剔除薯苗中的病毒和有害物质。“在实验室通过脱毒处理,培育出健康种苗,基地接收这些种苗后进行扩繁,我们不定期前往田间检查,并进行采样检测种苗是否感染病毒或病害,提供相关的治理措施。”邱思鑫介绍,脱毒种苗具有更强的抗病性,种出的番薯更健康、产量更高、品质更好。

“由省农科院提供优质多样的甘薯种苗,合作社先进行试种,筛选出产量高、品质好的推广给农户。同时我们还联系专家提供技术保障,指导农户规范种植。”董锋渠说。

截至目前,福建省甘薯(长乐)核心示范基地已成功培育出“福薯806”(长乐振龙1号)等20多个优质番薯品种的健康种苗。这些种苗因适应性强、产量高、品质优等特点,深受全国各地种植户的青睐。每年都有大量的种苗从这里出发,被运往全国各地,为当地的番薯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种苗保障。

通过推广先进的育种技术、优化种植结构、促进产供销一体化发展,小小的甘薯已逐渐成为具有长乐地域特色的富农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带动了当地农民的就业和增收。“以前我们种地收入不稳定,现在土地流转有租金,还能在基地务工,一天差不多有三四百元的收入。”正在田地剪苗的村民许大姐脸上洋溢着笑容,成为长乐乡村振兴“薯光”中的一抹亮色。(记者 蒋雅琛 通讯员 陈家琳)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