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长乐频道 > 部门风采 > 正文

联动执法出重拳 守护民生保安全——长乐区市场监管局与区公安局联合行动纪实

2025-09-18 17:24:44 作者:林小红 来源:东南网长乐  责任编辑:王倩雯   我来说两句

东南网长乐9月18日讯(通讯员 林小红 林恩)制售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严重危害消费者身体健康,破坏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由于农村地区地域广、居住分散,监管力量相对薄弱,全面有效监管存在一定难度。为回应群众关切,筑牢安全防线,近期,长乐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与区公安分局打破部门壁垒、创新协作机制,开展了一系列联合执法行动,成效显著。此次深度联动标志着“行政监管”与“刑事司法”的无缝衔接,形成了打击违法犯罪的强大合力。

建机制、畅联动——构建“市监+公安”协作新格局

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制定发布了《福州市长乐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农村假冒伪劣食品和制售假劣肉制品专项整治工作制度》,以成文形式明确“部门联动、行刑衔接”的协作原则,为联合行动提供根本遵循。

建立农村食品专项调度组。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召开多部门行动调度会,建立专项调度组,明确“专人专岗、实时对接”的常态化联络机制,确保日常沟通顺畅、应急反应迅速,实现从临时配合到常态化协作的转变。

畅通线索移送与数据共享。区市场监管局在日常监管中发现的涉刑线索第一时间通报公安,公安则将涉及市场领域的情报信息与市监共享,实现从“各自为战”到“情报导侦”的转变。通过公安部门的大数据比对,两部门已精准查处2起涉嫌生产经营有毒有害食品案。

出重拳、端窝点——开展“精准化+全覆盖”执法行动

“队”联“队”、“所”对“所”,创新机制整合力量。市场监管综合执法大队联合公安局治安大队,各市场监管所联合各派出所,并联式的协作模式,使联合行动在层级上无缝对接和全面覆盖。共开展了联合行动13次,联合出动67人次,检查57家次生产经营单位,发现问题5条,立案5起。

联合研判、精准打击,协同行动直捣黄龙。基于共享数据,双方共同分析研判,锁定高风险区域和目标,制定周密的行动计划。2025年4月29日,两部门执法人员对某肉店开展联合检查,市监执法人员负责现场检查、执法抽检、固定行政违法证据;公安干警负责控制现场、调查询问、固定刑事犯罪证据。双方分工明确,配合默契,顺藤摸瓜查出该店位于另一处的加工窝点,一举捣毁了该制假售假窝点。

强警示、促规范——营造“不敢假、不能假”社会氛围

以案释法,强化警示震慑。双方将执法的“战场”变为教育的“课堂”,共同将查办的典型案件转化为警示教育资源,致力于实现查处一案、警示一片、规范一方的社会效果,筑牢防范违法犯罪的社会防线。2025年7月4日,两部门协同召开了“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暨制售假劣肉制品专项整治工作警示会”组织辖区食品生产企业、农贸市场、大型商超、餐饮单位共163人召开会议。由市监和公安共同通报典型案例,深入剖析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法律认知盲区、责任意识缺失等问题,警示生产经营单位引以为戒,涉及司法审判案例更是警示“处罚到人”的严厉后果,彻底打破部分生产经营者“罚钱了事”的幻想。

多维发声,扩大社会效应。区市场监管局还通过政府官网、微信公众号、本地媒体、乡村播音等渠道,曝光典型案例,公布投诉举报途径,征集案件线索,扩大社会影响,形成强大舆论震慑。同时,督促经营者自律,提高消费者辨假防骗能力。截至目前,共曝光典型案件10例,发布宣传信息7条,制作发布手册、海报、图解、播音稿等宣传产品7个,累计播放消费提示800余次,发放宣传材料6000余份。

“部门联动、行刑衔接”是提升执法效能、铲除顽疾的关键,市场监管部门的专业鉴别、日常监管与公安机关的侦查手段、强制力保障相结合,形成了优势互补,实现了从线索初查到深挖扩线、从固定证据到人员抓捕的无缝对接,成功破解了“查处难、移送难、震慑弱”的困境。

未来,两部门将以此次联合行动为新的起点,进一步深化合作,固化联合研判、联合执法等成熟机制,探索在信息共享、技术鉴定等方面更深入的协作模式,保持高压态势,对违法行为“零容忍”,共同守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